首页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精选

教学反思 |

时间:

2021-08-08

|

推荐访问

九年级数学反思

【www.n-37.com--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重点是对二次根式的性质1和性质的理解及应用2、难点是性质1和性质2的区别与联系、上完本节课后,我的反思如下:1、由于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的内容,是一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精选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重点是对二次根式的性质1和性质的理解及应用2、难点是性质1和性质2的区别与联系、上完本节课后,我的反思如下:

  1、由于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的内容,是一节新授课,而且所有学生没有教科书,因此如何在没有教科书的前提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备课时我就按照目标让学生明白、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总结的指导原则进行认真备课,尤其对例题与练习题也进行了精心的挑选,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顺序安排,并且认真制作了课件,便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难点的解决。

  2、在实际授课中,在让学生明白了本节学习目标后,通过以下步骤让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本节知识:(1)让学生回顾了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概念,并且通过一个思考栏目的四道题,得出二次根式的定义后又复习了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2)通过练习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二次根式的条件,并经过例1掌握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3)通过练习让学生得出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进而掌握公式的一般推导方法;本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让学生经历了整个学习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了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特别是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在做完思考题之后,学生自己就初步得出了结论,而且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越来越完善。

  4、让学生自己找出性质1和性质2的区别与联系,虽然不够系统和完整,但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

  5、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对课堂时间把握不精确的问题,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以致有深度的"练习没时间完成,结束的也比较仓促。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时间的掌控。

  6、在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和互动学习方面还有欠缺。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探索求知进行了引导,并且鼓励大家自己得出结论,但在互动方面做的还不够,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立思考,很少与同学合作交流,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样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通过这次公开课,使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学习好的一面,对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2

  本学期已过了一段阶段了,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

  目前,对于初三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目前在学生的学习中还出现以下学习的情况:

  一、多数情况下,也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自问自答,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就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

  二、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计划,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

  三、对问题的坡度设置的不够,坡度过大,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下阶段准备采取的措施:

  1、对过多的题,进行适当的筛选。

  2、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与教师交谈,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加以推广;不对的想法,给予单独的指正。这样,学生即可以大胆放心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学中漏洞补上。

  4、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

  另外,折叠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学生有些陌生感,引导学生在折叠时,应该注意折叠前后的线段、角的相等关系。作为发散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应该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信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一定会不断取得进步。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3

  经过本周教学,我感觉九年级三班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兴趣仍然不大,个别学生对数学非常陌生,数学课上少部分学生就像布偶似的,使我很头疼,具体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历史原因:小学数学基础较差,七八年级基础很差,学生根本就不想学数学,厌恶数学,老师抓的又不紧(但是政史地生等小课抓得很紧,数学没时间学啊)。

  2、现实原因:数学课下没有时间做题,学生不做题老师怎么讲啊,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想学数学,极个别学生一窍不通啊,学生做数学题就想做历史,地理题一样啊,就只丛课本上抄袭,数学有原题吗?学生对理科的学习根本不会啊。因而没兴趣,成绩差啊。现在史地生仍然抓的很紧啊,数学根本没时间学,因此要想数学成绩好必须占用时间。

  3、主观原因:学生不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不知道只要数学不好考学没希望啊,因此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地位。

  4、客观原因:我必须让学生知道数学的重要性,和学生多谈心交流,让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

数学教学反思 篇4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本课设计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时间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

  1、激趣导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

  在上课的开始,就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读儿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从而提示学生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同时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2、复习与思考。

  复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点,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同时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实践了课标中的理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3、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4、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结果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马上引入实践应用。我把导入时的问题设计成第一道练习,将20平方分米直接转化成平方厘米,学生在这时已经可以解决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积极的将问题加以解答,是对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这种“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作业:1平方米=()平方厘米,有一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对原有知识的`综合利用。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反思 篇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单元的第三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近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和以前熟练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只涉及到一位小数的加减。

  在课前对5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时,全部学生都能说出0.3+0.9等于多少,并能列出正确的竖式。可见学生能把整数加减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对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算理与算法都能比较容易理解掌握。

  根据对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1、拓展例题功能,渗透搭配规律。

  例题是点心店买点心的情境。四种点心及其价格分别是馒头-0.5元、豆浆-0.7元、馄饨-1.8元、面条-2.4元,通过提出问题求其中两种点心的总价和价格差引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也提供了可拓展的空间。在教学完例题后,我让学生思考“任意选两种食品,求它们单价的和与单价的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再让学生同桌合作,列出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搭配规律,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

  2、精心设计,提升计算练习的功能。

  计算课往往给人枯燥乏味之感,其中计算练习单一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课学习内容简单,所以我力求在练习设计上有所突破,希望在计算练习中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提升。而书上的五道练习中,第1、2题是纯粹的计算练习,第3、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第5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总体来说都比较简单。

  经过思考,我合并简化了1、2两题,因为在课堂上大量练习竖式计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舍弃了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计算,而且像第3题“水中插竹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题意并进行变式练习,可以在下节练习课进行。同时重新设计了两个练习: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渗透加减计算的一般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3、创造一个有规律的数列。

  让学生在找规律中既能练习小数的加减法,又能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第一个练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第二个练习在第2小题填中间数时对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难度,这也是我自认为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导师却指出,这样的数列很容易产生歧义。像第1小题的两个数列,即使再多给几个数,答案也是不唯一的。为了更严密些,可以尽量多给几个数或后面加个数进行验证。

  而第2小题填中间数,答案更是不唯一,在学生还没有“等差数列”概念之前,做这样的题目要“小心”。曾经听曹老师做过有关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讲座,这一刻自己对此有了更深感受。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对所教知识没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再巧妙的设计也会弄巧成拙。

数学教学反思 篇6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我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学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安全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二)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

  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三)、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把两张纸藏起来,告诉孩子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话,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怎么办?我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四)、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延伸阅读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3班和1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与初二、初三年级的教学相比,初[db:cate]
2021-12-15
活动《去年的树》是一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db:cate]
2021-12-15
本次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db:cate]
2021-12-14
语文考试终于结束了,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我很高兴,也很担心,高兴的是可以放[db:cate]
2021-12-08
一、重基础,写字教学贯穿始终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db:cate]
2021-10-18
我经常思考,怎么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愉悦又有思考的体验,经过一年的教学,我发现,语文[db:cate]
2021-10-18
《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首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边读边想,与旅行者一道[db:cate]
2021-10-17
简单的搭配,属于组合问题,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将[db:cate]
2021-10-17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高效课堂的探索方面认识和体会更加深刻,要取得较高的课堂效益,[db:cate]
2021-10-17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而习作教学应注意[db:cate]
2021-10-17
  • 推荐访问